栏目:上海社保    人气:0    日期:2023-12-02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非婚子女 落户咨询

落户咨询二维码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调整购房限制,外地单身满3年社保可买房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调整购房限制,外地单身满3年社保可买房)

  

8月6日,国务院公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在接受媒体提问时,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表示,这次在总体方案中,中央要求新片区进行差别化探索,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任务。为了落实好中央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在地方事权范围内,研究制定了支持新片区建设的特殊政策。

  

这些政策将配合中央赋予自贸试验区的政策和制度,努力把新片区打造成为政策制度完备、体制机制灵活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上海制定的新片区特殊支持政策,主要是聚焦于管理权限、资金支持、人才吸引、土地规划、住房保障等方面,应该说,很多政策力度还是比较大的。比如说,赋予了新片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原则上上海的重大改革举措优先在新片区试点,上海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政策举措,在新片区全部适用。今后,上海出台的同类政策,对于企业和人才的支持力度优于这次政策,新片区按照“政策从优”的原则,普遍适用,同时也赋予新片区管理机构市级以及区级经济管理权限。又比如,在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上,主要是聚焦吸引国内和国际各方面的人才,我们一共提出了12条政策,包括人才“居转户”(居住证转户籍)年限从原来的7年缩短到5年,核心人才进一步缩短到3年。另外,我们为外国人来新片区工作创造便利条件等,对于非本市户籍人才购房资格,由居民家庭调整为个人。而且,原来的政策是购房需要缴纳个税或者社保年限要有5年,新片区缩短到3年。另外,在资金方面,上海将设立新片区专项发展资金,5年出资总规模不少于1000亿元,重点是要支持新片区内的高端人才、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

  

目前,上海执行的是2016年3月25日发布的“沪9条”楼市购房政策。2016年3月25日,上海市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本市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若干意见》要求从严执行住房限购政策。提高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购房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保的年限,从自购房之日起计算的前3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2年以上,调整为自购房之日前连续缴纳满5年及以上。

  

上海自2012年6月起,住房限购政策在执行层面上进行过收紧,暂停了非沪籍单身人士在上海市的购房资格。这意味着此前非沪籍单身人士,无论在上海居住多久,纳税多少年,均无法在上海购买固定住所。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常见问题解答/ Problem solution

2020年入深户政策解答
随着大部分公司都已经正常复工,近期咨询深户的朋友又多了起来。给大家概述一下今年的入户政策:1.目前只能办理应届毕业生入户,留学生入户以及全日制统招学历的核准制在职人才引进。应届生和留学生不需要深圳.........
2022年下半年深圳核准入户还有哪些?有计划的可认真看下
感谢各位伙伴阅读此文章,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希望帮到大家!前言:讲三个重点!1、2022年深圳入户旧政策的人才引进核准入户在哪看和还有哪些?2、深圳入户新政策预计什么时候出来?3、2022年下.........
买二手房,原房东的户口不肯迁走,我能不能告他?
在二手房买卖或者是法拍房中,不少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房子都过户了原房东却不迁户口!明明钱都付了,房子都过户了!举家搬迁都住进去了,等到孩子上学,才发现原房东并没有把户口迁走???小编一个朋友在深圳.........
2020入深户的条件和规定
2020入深户的条件和规定深圳是一个具有强大发展潜力和人口规模较大的特区都市,在这里无论你来自哪个地方,文化技能怎么样,都能找到满意自己的工作生存方式。没有排外,没有歧视,有的是美好的环境与和谐的.........
2022年杭州最新落户政策,人才引进学历落户无需社保
杭州落户政策放宽了!2022年杭州最新落户政策,学历人才毕业2年内,落户不再需要社保了!下面就为大家具体介绍。2022年杭州最新落户政策杭州引进人才落户之学历落户:政策原文:1、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
婚姻登记、医保结算、公安交管,越来越多政务服务实现异地办理
核心阅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加快解决群众关切事项的异地办理问题。我国跨省流动人口1.25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跨省办事需求日益增多。能否打通.........